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技术飞速发展,人防工程还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吗?

时间:2020-10-19
来源:
作者:

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技术飞速发展,人防工程还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吗?

 

现代战争条件下

军事技术飞速发展

随着高端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人防工程还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人防工程当然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


   01

 

从人防工程结构特点看城市遭受空袭后,引起的城市火灾、空气污染以及大范围房屋倒塌都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而处于地下且上层有建筑物保护下的人防工程,对外界各种破坏因素均有很好的防御能力。

《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中规定的人防工程现行防护标准,是以抵抗核武器冲击波地面超压为分级的基本指标,同时也具有对常规武器空袭的防护要求。一般人防工程当然(包括“结建”防空地下室)不要求抵抗航弹的直接命中,但要求采取技术措施,限制航弹直接命中的毁伤威胁。只要布局合理(离开重要目标一定距离),被直接命中的概率极低。因此,它具有相当的安全程度。对于量大面广的结建防空地下室工程考虑抗航弹直接命中,提高工程的防护能力,不但我国的经济力量无法承受,而且对提高掩蔽人员的生存能力改善很小。所以,人防工程划分防护单位和抗爆单元能减少毁伤的范围,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战争的危害程度,能有效提高“结建”防空地下室内人员生存概率。

 

 

从广义上讲,一切地下建筑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常规武器爆炸的能力,结建防空地下室也不例外。在非直接命中的条件下,即使是抗力等级最低的防空地下室工程,也能有效抵抗冲击波和弹壳碎片的冲击,能够承受飞散的建筑材料碎片产生的荷载,保障位于防空地下室内人员的安全。

 

 

02

 

从战争模式看,现代空袭不再是以往的地毯式轰炸,以打击通信、交通以及城市赖以生存的城市生命线工程为主,这种造成的破坏不仅仅是目标点,更多的是次生灾害,从而给周边人口防护带来极大的威胁,造成人员恐慌。这也是科索沃战争的教训,而人防工程作为战时人员避难及生活场所,配备各种相关设施,对凝聚人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犯具有重要作用。

位于地下的防空地下室具有良好的防爆、防火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空袭后地面上发生的次生灾害包括城市大火、化学品爆炸、地面建筑物倒塌、空气污染、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断水、断电等,均有相应的防护措施。防空地下室的隔离通风和滤毒通风系统能够阻止空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核、化、生物质进入人防工程,从而保障了工程内人员的安全。

 

人防工程对于防震防灾也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人防工程一般是在战时应对敌方的猛烈空袭,具有在平时改造成防震防灾工程的现实可行性。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通过震后调查发现:在地震烈度为7度、8度和9度区的天津市,及地震烈度为10度和11度的唐山市,震前构筑好的地下人防工程基本未被破坏、结构基本完好,为震后抗震救灾创造了良好条件。天津市就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条件下,利用天津市一段地铁良好的防护条件,在该段地铁内部设立了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了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

03

 

从历年来的战争数据看不管是过去的战争,还是现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人防工程仍然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组织群众防护、与敌空袭作斗争的重要物质基础。人防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最普遍、最基本的防护。如果没有人防工程,势必大大削弱国家的国防能力,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及国家的安全。

海湾战争中,虽然伊拉克的各种地面军事设施几乎被完全摧毁,但其地下战争指挥系统几乎完好无损,超过半数的重要军事装备由于藏匿在地下也得到了保存。

前南联盟“按照一百年不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按照明天打仗的要求做准备”,在全国各地修建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防空设施,使全国近70%的人转入地下,城市的人防工事可保证80%多的市民掩蔽。他们还吸取了伊拉克防护设施建设的经验教训,增修了部分抗毁能力强的工程,构建了一整套实用坚固的防空指挥工程和重要装备的掩蔽库。这些防护工程,在抗击北约精确打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约对其有效打击率仅为15%~20%。南联盟驻科索沃部队后来在被迫撤军时几近完整的有序的撤出令北约大为吃惊,不得不惊叹南联盟人防工程的精妙。

这些实例充分说明了即使在现代战争中,人防工程对减少平民生命、财产损失和增强国家的抗毁伤能力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平时期建造人防工程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